新闻中心news

CQ9电子号称希特勒电锯的MG4260年基本不变但仍排名世界重机枪前三!

2024-02-13 09:13:20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CQ9电子号称希特勒电锯的MG4260年基本不变但仍排名世界重机枪前三!重型机枪一直在战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特别是在十分依靠步兵冲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,表现出了极高的杀伤力。

  二战后期纳粹德国研发的“希特勒的电锯”——MG3机枪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型号。MG3机枪更是将“如果它没坏,就不要去 “管它”的格言发挥到极致。

  战争结束之时,这款机枪的设计理念并没有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而消失,各国在战后的机枪研发上面或多或少都借鉴了MG3的先进经验,甚至在上世纪末MG3已经在德国退役三十多年后,还有一些欧洲国家的军队装备着其原型版本。

  到了1930 年代中期,德队采用的 MG34 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现代通用机枪。由于采用弹链供弹和快速更换枪管的能力,使MG34的持续火力比BAR 或ZB26 等轻机枪要强,而重量则比其他火力持续性能差不多的重机枪(如马克沁、维克斯等)要轻得多。虽然MG34的性能表现得很好,但也有其缺点,就是对灰尘较敏感,尤其在泥泞和严寒的东线 的生产成本也太高,耗时长,即使工厂开足马力也无法满足战争扩大的迫切需要。MG34 通用机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纳粹德国国防军在 1937 年举行了一个取代MG34的竞标项目,有三家公司参与其中,分别为:德贝尔恩的约翰奈斯-格罗斯富斯,瑟默达的莱茵金属-博尔西希,和爱尔福特的斯坦伯格股份公司。

  在1939年,一个委员会选中了格罗斯富斯研制的 MG39 原型作进一步的研制,格罗斯富斯公司提交的方案采用枪管短后坐操作和滚柱闭锁枪机,基本上是立足于 MG34 进行大幅度的改进,而另外两个竞争方案则采用导气式装置的新设计。有趣的是,格罗斯富斯公司以前并没有生产轻武器的经验,其专业是在冲压钢(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饭金提灯),负责带领该公司设计小组的维纳尔·格林也只是冲压技术专家,擅长的技术是大规模生产,他和他手下的一批工程师在负责该项目时对机枪还一无所知。

  接下这个项目后,维纳尔·格林便到军队中与机进行言谈,熟悉机枪的特点和效用,积极寻求来自士兵们的建议。最后,他利用了毛瑟兵工厂设计的枪机系统(据说这种机构的真正首创者是波兰人埃德华·斯特克),并纳入了他从军队机中得到的意见,和吸取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,完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强大的机枪设计工作。

  维纳尔·格林的 MG39 原型在结构上广泛采用冲压件和点焊、点铆工艺,生产工艺简单,只要75个工时就能完成,而MG34则要用150个工时,加工时间减少50%;MG39 的生产成本降低到250马克,而MG34则是 327 马克,造价降低了24%。

  MG39的基本操作和 MG34 也是很相近的,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惯MG34的士兵能迅速习惯新的机枪。除了许多细节上的改变外MG39最大的重大变化,就是取消了鞍形弹鼓供弹的功能,使该武器只能使用弹链供弹,此外又简化了开放式瞄具的设计。

  虽然生产加工的要求降低了,但在试验中 MG39 的可靠性也比 MG34 要好。在1941年完成了试验和评估工作后,便进行了大约1500挺的小批量生产和部队试用。

  军方在1942年决定正式采用该枪,并使该枪投产,于是最终的MG39/41生产型被重新命名为 MG42。到二战结束时,MG42共生产了超过 400,000 挺。

  MG42刚刚装备德国部队的时候,在西方潜伏的谍报人员看来,这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,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。当时雪片般的报告飞向华盛顿和伦敦,内容都是同样的:德国已经不行了,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,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。

  不过,当美英枪械制造专家得知这个情况以后,却是大吃一惊。他们清楚地知道,采用冲压技术的德军在机枪这个方面,已经远远领先了他们。在后来的实战中,也很好的证明了这点。

 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,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,是北非炎热的沙漠,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,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,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。美国兵称MG42为“希特勒的电锯”,也有人形容MG42是“希特勒的拉链”,因为其连贯的枪声像拉动拉链时的响声;苏联士兵称MG42为“亚麻布剪刀”;德国士兵称它为“希特勒的锯子”或者“骨锯”;

  德国制造的MG42被誉为二战时期最好的机枪,那些到处不可一世、飞扬跋扈的美国大兵却被它搞得意志消沉、无心恋战、士气低下,视其为“步兵的噩梦”。它就是被轻武器评论家用三个最高级的形容词词组:“最短的时间,最低的成本,但却是最出色的武器”。

  今天,MG 3 在全球 48 各国家/ 地区使用CQ9电子平台网站,包括德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西班牙和瑞典。

搜索